一、農村污水存在問題
(1)現有污水管網對水體的污染依然存在。由于部分城區仍為合流制,無法避免雨季污水進入河道產生污染水體的情況。
(2)現狀排水系統不完善。部分街坊和城中村尚未修建排水站或收集的污水未能排入污水廠,部分現有站已無法利用。
(3)污水廠處理效果不穩定。污水廠現狀由于部分采用雨污合流制體系,雨季時污水量較大,對污水廠產生短期負荷沖擊,對污水廠處理效果帶來不利影響。
二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現狀
(1)農村生活污水的來源特點
農村生活污水主要來源以下三個方面:生活洗滌污水,如洗衣、淋浴、沖刷地面等;二是廚房污水;三是糞便及其沖洗等排水。
(2)農村生活污水的水質特點
農村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機物、氨、氮、磷以及細菌、病毒、寄生蟲卵等,一般BOD5≤150㎎/L,CODcr≤350㎎/L,NH3-N≤35㎎/L;pH值6-8,SS≤400㎎/L,色度(稀釋倍數)≤100,農村生活污水含極少量金屬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,氮和磷占一定量比例,水質波動比較大,可生化性好。
三、小型農村污水處理設備工藝流程
(1)“微動力厭氧好氧+景觀綠地”治理技術。
利用生態系統治理的方法來凈化污水,僅需微動力或少動力,運行成本較低,管理相對簡便,同時兼具美化環境的效果,適宜大型分散式污水治理,污水量可為50~200m3/d,服務人口約為250~1000人,60~250戶。其工藝流程為:污水→格柵→微動力厭氧好氧池→沉淀池→景觀綠地→排放該技術將微動力厭氧好氧污水治理技術與景觀建設相結合,與純粹的生態治理工藝相比,對氣候的適應性較強,治理效果穩定可靠;運行成本低,污泥產生量少,維護簡便,景觀綠地可美化周邊環境,二次污染少。
(2)“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”治理技術。
采用厭氧發酵技術和兼性生物過濾技術相結合的方法,在厭氧和兼性厭氧的條件下將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轉化成CH4、CO2和水,達到凈化治理生活污水的目的,適宜小型分散式污水治理,污水量宜20~50t/d,服務人口約100~250人,25~60戶。其工藝流程為:
污水→格柵→前治理區(厭氧發酵)→后治理區(生物濾池)→排放。將厭氧好氧污水治理技術與農村沼氣能源、生態農業相結合,治理效果穩定可靠;運行成本低,維護簡便,二次污染少。
(3)“地埋式無動力厭氧治理”治理技術。
工藝是在普通化糞池上加以改造形成的,農村污水處理設備工藝也是利用厭氧微生物對有機質發酵、分解作用,達到污水的凈化,適宜小型分散式污水治理,污水量宜50~150t/d,服務人口約200~500人,50~100戶。其工藝流程為:污水→格柵→多級厭氧→接觸生化→排放。將厭氧好氧污水治理技術與農村沼氣能源、生態農業相結合,治理效果穩定可靠;運行成本低,維護簡便,二次污染少。
農村生活污水是常用飲用水安全的隱患,只有不斷加強污水的收集、處理和資源化設施建設,才能有效避免因生活污水而引起的水體、土壤和農產品的嚴重污染,確保集中式飲用水源的安全和人民身心健康。因此,生活污水處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,對改善民生、構建和諧社會都具有深遠的社會影響,并且具有可觀的經濟、社會和環境效益。
更多關于農村污水處理設備的相關資料,可關注公司網站(www.www.edu613.com)!